一年一度的生態界盛會「動物行為研討會」又到了,
身為動物生態菸酒生,
去湊個熱鬧也是很合邏輯的...
黑背海蛇帶景魚眼照

當天一早我們就驅車南下,
今年的動行研討會是辦在彰師大,
到了會場就開始四處聊天打屁照相囉~

快要結婚的正彥
最近快要結婚的正彥~

帥氣小胖!
帥氣的小胖!!

快考試的龜太郎
祝你金榜題名的龜太郎

小少~
小少

恰恰和後面的拎老師
恰恰和後面的拎老師

在做簡報的呂老師~
呂老師在做簡報~ 呂老師

怡潔和小少~
怡潔和小少~

大學直屬學弟承勳
大學直屬學弟承勳

主辦單位準備了不少好料,
在開動前拍了幾張...
快開飯了 好期待~ 趁還沒開動先來拍幾張~ 還不錯吃 只可惜動線問題造成有點混亂 不過...好吃就好!!

其實研討會的內容非常豐富,
我照片部分只是隨意亂拍了一點,
算是留點紀錄而已啦XD

研討會結束後,
我們一行四人一起到了彰化溪湖,
吃了在地人推薦的「阿秀羊肉爐」,
真的非常好吃!
要感謝在地人張勝賀鼠淑,
我們才能吃到這麼道地的溪湖羊肉爐!

吃飽後我們轉往台中,
投宿在于綾家(感謝于綾!),
準備休息一晚後隔天辦正事,
去採集阿傑需要的蜥蜴囉~

在豐原的一座郊山我們很順利的在一個早上採集了10條的台灣滑蜥(Scincella formosensis),
台灣滑蜥(Scincella formosensis) 再來一張

完成任務準備要回台北時,
阿傑接到一通電話,
原來是他朋友通知他有個在苗栗的漁民撈到一條海蛇,
看我們有沒有興趣把海蛇領走,
聽到這項消息的我們都很興奮,
因為在西部地區遇到的海蛇有很大的機會不是蘭嶼、綠島的那些常見種類,
當下我們就決定要去看看了!

歷史上在台灣周邊曾有紀錄的海蛇多達十四種,
但除了東部離島較常見到的三、四種之外,
其他海蛇的紀錄都相當少,
近年來可說幾乎都沒有相關的消息傳出,
原因可能是因為在西部地區如果沒有漁民協助,
在技術上難以發現甚至捕獲海蛇,
造成了某些海蛇也許族群數不算少,
但是捕獲紀錄的次數相當少,
不過當然也不排除有些海蛇在台灣附近的數量原本就是相對較少的狀況...

懷抱著忐忑的心情找到了這位漁民老闆,
他帶著我們來到了一個水槽,
打開一看!
將將~~~!
原來是全世界分布最廣泛的黑背海蛇(Pelamis platurus)!

黑背海蛇又稱長吻海蛇,
不管是黑背或是長吻,
兩個名稱都是來自於牠的特徵。
早年在基隆、淡水以及澎湖都有紀錄,
有些歷史較悠久的學校甚至都會保有黑背海蛇的標本(例如建中就有),
可見牠的數量其實並不算少,
所以可能就是技術原因造成紀錄較少吧!

屬於真海蛇亞科(Hydrophiinae)的黑背海蛇的腹鱗已經完全退化,
整個生活史是不上岸的,
生殖方式為胎生,
終其一生在海上漂流,
偶爾會有些運氣比較差的個體被海浪沖上岸,
如果牠運氣差到沒有更大的浪把牠捲回海裡的話,
很可能會因為牠在陸地上無法順利移動,
在岸上被活活曬死...

根據前人研究,
黑背海蛇有高達22%的氣體交換是透過皮膚來完成,
幾乎就像是兩棲類一樣...!

由於終其一生都在海面上生活,
黑背海蛇的蛻皮都要完全「靠自己」,
陸生蛇類或者在沿岸生活的海蛇,
由於缺乏四肢,
蛻皮時都會依靠石頭、木頭等來提供摩擦力,
以便順利蛻皮。
牠們在即將蛻皮時會把自己的身體彎出兩個圓圈,
然後頭部就往圓圈的中間塞進去,
就像是一根打結的水管一樣,
這個動作可以協助把頭部的舊皮用自己的身體摩下,
然後牠就會回復成正常的狀態快速游動,
把整條舊皮完全甩掉!
真是驚人的適應行為,對吧?

在發現處的附近海邊先拍的第一張
黑背海蛇(Pelamis platurus)

不過當天天氣實在不怎麼好,
只好先把海蛇帶回,
剩下的照片是之後再拍的...
頭部近照 黑背海蛇帶景魚眼照 全身照 頭部近照 前段特寫 腹側特寫 鱗片特寫

黑背海蛇蛻皮的「打結」動作,
只有一瞬間,
可惜拍壞了...QQ
蛻皮動作

經歷了這趟難得的「撿寶之旅」後,
對於這種平時難以見到的海蛇又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算是在研討會之外的意外收穫,
非常高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weiy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